發文作者:CT | 2012/12/22

路人甲看生死 (4) – 禍福吉凶

“這一刻「死亡」是「禍」,「生存」是「福」,轉眼間,當痛苦到來,「死」就是「有福」了”

 祖母在家休養時,身體狀況反覆,情況比較壞的時候,當我感到好難過,會突然不畏死亡,希望她早日離去。在她身心較為舒暢,精神不錯的日子裡,有幾次望著她,心裡很是歡喜…然後,莫名地燃起一點「生存」的欲望…(是為了要抓住這美好的感覺)…可惜不到幾秒鐘,理性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…這時,「害怕失去」所帶來的「不捨」之情湧現,蓋過了喜悅。

「思想,情感就是如此運作…」

「沒痛苦的時候不能死,痛苦的時候又要立刻死,過兩天疼痛消失了又捨不得死…」

「原來我們對生死的好惡可以變得這麼快?」

「一生中我們都不斷的隨著自己的愛好去祈求和抗拒,連死也不例外…」

「生的時候是這樣,到死的時候又怎能期望我們有什麼好主意?」

「就算把生死大權握在手裡那又如何?」

我對某人、事、物的好惡不斷在變,就連對「死亡」這嚴肅的問題都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…這一刻「死亡」是「禍」,「生存」是「福」,轉眼間,當痛苦到來,「死」就是「有福」了。

究竟什麼是「福」?什麼是「禍」?我嘗試重溫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,塞翁得馬焉知非禍」的故事:

  • 「失馬」是禍,當失馬多帶一頭馬回家那便是「福」了
  • 「得馬」是福,兒子因訓練馬跌斷了腿,當初的「失馬」和後來的「得馬」轉眼便成了「禍」
  • 「斷腿」是禍,因此免被徵召從軍,當初的「失馬」,後來的「得馬」和「斷腿」又是「福」了…

「得馬」、「失馬」、「斷腿」…是吉?是凶?

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《百家講壇-易經的奧秘》中提到:

「很多人熱衷於算卦,就是希望能预知未來,從而趨吉避凶。但曾仕强教授指出按照《易經》的道理,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没有吉和凶的。」(見註)

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曾仕強在節目中這樣說:

「自然是没有吉凶的,一個花開了,也没有好;一個花謝了,也没有壞。一隻兔子死了,也没有凶,一隻虫長大了,也没有吉。都没有。吉凶是人的感覺。是人的感覺。這隻動物跟你感情很好,它死了你會覺得好可憐。這隻動物跟你一點感情都没有,那死了就死了,那又怎麼樣?」(見註)

禍、福、吉、凶,其實不過是「人的感覺」…我喜歡的,和我不喜歡的,順我意的,和不順我意的「感覺」。

世事禍福不定,難以捉摸,是因為吉凶是「我」對「外在事情」的「主觀判斷」,而這些「判斷」(好與壞,對與錯…等等)都隨著「我」的「信念」(價值觀)和「內在感覺」在變。

要超越吉凶,也許可以從這些「判斷」,「信念」和「感覺」中得到啟示…

———

註:

文字引自於:  曾仕强:易经的奥秘(十五) 超越吉凶  http://qiusuoge.com/9615.html

.


發表留言

分類